来源:兰州日报 |添加时间:2010年09月10日|作者:韩成斌
近日,兰州市委副书记刘为民、副市长魏志乐等带领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委、市政政策研究室、市农委和市新农村办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单位,调研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近期重点工作,探索创新和建立城乡一体化财政投入机制等问题。刘为民在针对我市关于探索创新和建立城乡一体化财政投入机制的问题时强调,至2009年,我市三县已全部实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定要做到整合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不断扩大财政投入,覆盖农村的各个领域,并且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按照中央提出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的要求,市财政加大对“三农”的支出比重,扩大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今年财政对农村投入计划为120932万元,其中市级26591万元;2011年投入141928万元,其中市级34711万元;2012年投入150468万元,其中市级35186万元。2011年市财政农村的投入计划比2010年增长30·54%,市财政对农村投入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为确保2010年至2012年及以后年度财政对农村投入计划的顺利实施,积极支持我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市财政局将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对农村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增长幅度,从2009年开始,市财政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每年用于农村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其中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投入每年高于5000万元;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建议市上每年将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市级分成部分的50%、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的100%用于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减轻乡村负担,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广泛争取各方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建设主要包括村内道路、小型水利设施、人畜饮水、村容村貌等。并积极争取省上奖补资金,计划用四年左右时间,使全市绝大多数村内道路实现硬化、村民用上清洁卫生的饮用水,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对财政支农资金中的除救灾、惠家“一册明一折通”补贴、畜牧防疫、抗旱防汛等资金以外的资金,建议市上以县区为单位进行整合。
据悉,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后,将打破行业、区域界限和部门分割,发挥项目资金的集聚优势,优化支出结构,集中支持对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