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添加时间:2010年10月15日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全县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92万人,农业劳动力11.4万人。全县耕地83.39万亩,分布在海拔2040-2800米的河谷丘陵地带。境内群山环绕、沟谷纵横,地形地貌复杂。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土壤养分为少氮、缺磷、钾有余,常年化肥用量2.66万吨(实物量)左右,化肥利用率不到30%,因此,在天祝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目标管理
自2009年天祝县被列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以来,天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各乡镇目标考核责任制进行考核。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水利、审计、统计、气象、环保等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县农技中心设立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县农技中心抽调县、乡两级技术骨干成立了由中心主任挂帅的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制定、开展田间试验、制定培训计划和编印培训资料、开展宣传培训、土壤样品采集和化验、制定施肥建议卡、为农民答疑解难、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项目总结等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由2-3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全县参加项目实施的技术人员达到了46人。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深入乡村和田间巡回指导,保证了项目技术措施的全面落实。
在项目实施期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省、市土肥部门主要领导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情况也进行了多次检查督促,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广泛宣传培训 改变群众习惯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为确保项目技术到位和普及,搞好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改变农民的传统施肥观念是这一项目能否全面落实的关键。为此,天祝县在项目下达后及时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宣讲培训,广泛宣传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认识、理解、支持和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接受、应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两年来,在天祝县电视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讲座6期,累计举办农民骨干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649人,召开群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会210场,培训农民14064人次,发放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站统一编印的《测土配方施肥适用技术》手册 1万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挂图》1万份, 向群众填发小麦、油菜、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4.5万份,制作宣传标牌或广告墙12个,在沿路沿线墙体上喷绘醒目的测土配方施肥墙体宣传标语272条,村村做到了主要农作物施肥建议卡上墙。通过宣传培训,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认同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也提高了他们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重大意义的认识, 也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测土施肥配方工作中来,项目区技术培训入户率达到了91.3%。
采集土壤样品 摸清养分状况
土样采集和化验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性工作,施肥配方的制定要以土样化验结果为基础。为了实施好这项工作,天祝县农技中心搜集了天祝县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材料,制定了详细的土样采集方案,按照“室内定位,野外对位”的方法,组织8名技术人员,分4个采样小组赴各乡镇,并组织乡镇技术人员34人、包村干部136人,出动143车(次),集中实施土样采集、地块基本情况及农户施肥情况调查。为保证采集土样及时化验,在取土的同时,安排3人进行土样前处理,晾干一批,处理一批,向化验室移交一批。
项目实施以来,天祝县分两批共采集有代表性的农田土样2000个,安排5名化验人员专门从事化验工作,采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土样进行测试,化验工作从今年7月份启动以来,到目前共测试土样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大量元素2160多项(次),其它项目测试1500多项(次)。
开展试验研究 制定施肥配方
项目实施两年来,天祝县农技中心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根据项目区不同土壤类型,分两个区域(水川灌区、旱作农业区),按高、中、低肥力在小麦和油菜作物上安排“3414”及肥料效应校正试验各40个,其中,在华藏寺镇岔口驿村、周家窑村、南山村、打柴沟镇打柴沟村、哈溪镇东滩村、朵什乡石沟村、 祁连乡祁连村、 西大滩乡马场村、赛什斯镇大滩村、松山镇中大沟村安排小麦“3414”试验和肥料效应校正试验各20个,在华藏寺镇华藏寺村、岔口驿村、周家窑村、栗家庄村、打柴沟镇安家河村、庙儿沟村、打柴沟村、安门村、深沟村、上河东村安排油菜“3414”试验和肥料效应校正试验各20个;在华藏寺镇、打柴沟镇安排落实了测土配方施肥万亩以上县级示范区2个,在华藏寺镇、打柴沟镇、松山镇、哈溪镇、石门镇安排落实了千亩以上示范片5个;开展了小麦、油菜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施肥参数研究,并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按照配方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土壤有机质、作物秸秆应用和农业耕作制度,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施肥方案,明确土壤养分和建议施肥数量,制定施肥建议卡,发放到农户手中,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年累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4.5万份,建议卡入户率达到了90%以上。
根据农户抽样调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小麦平均亩增产23.8公斤,增产16.4%,减少不合理化肥纯量0.1公斤,平均亩节本增收38.5元;油菜平均亩增产11.5公斤,增产9.4%,减少不合理化肥纯量0.2公斤,平均亩节本增收35.4元;化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节本增收见效 服务水平提升
通过两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一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两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1.26万亩,其中,小麦21.60万亩,油菜9.66万亩,累计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纯量)40.92吨,总节本增收1173.56万元。二是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科技素质。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田间地头向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宣传资料和施肥建议卡等形式,使项目区大部分群众掌握了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知识和科学施肥技能,促进了农民施肥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县农业整体生产水平。三是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通过项目实施,基本上改变了项目区群众的施肥习惯和施肥方式,变过去的盲目施肥为现在的按配方施肥,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整合效益,更重要的是减轻了由于过量使用氮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四是提升了农业部门和农技队伍的整体形象。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农技中心和乡镇农技站严格项目运作和管理,向群众免费提供土壤测试和肥料配方,无偿发放培训资料和宣传挂图,广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传授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实用技术,为群众释疑解惑,在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五是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素质。多年来,由于缺乏项目支持,土肥队伍人员流失严重,现有技术人员也缺少锻炼机会。通过项目的实施,绝大部分技术人员参加了省、市、县技术培训,并在取样、试验、填写施肥卡、土样化验等工作环节不断得到磨练,有力地提升了土肥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王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