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日报|添加时间:2010年10月29日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自2000年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迄今已10年。近日,记者在该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9月上旬,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专家组对白水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白水江保护区通过10年的努力,大熊猫等珍稀、特有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明显恢复和增加,大熊猫野外栖息地面积扩大。
据介绍,10年来,白水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秉承生物圈保护区的理念,努力实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网络内研究、监测、教育和培训”的三大功能,开创了工作新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白水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熊猫等珍稀、特有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明显恢复和增加,大熊猫野外栖息地面积扩大。1995年在保护区综合考察时大熊猫调查数量是97只,2003年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数量表明保护区有大熊猫103只,约占全国大熊猫总数的10%。近5年开展过5次大熊猫春季调查,随机调查样线上发现的野生大熊猫痕迹点百分比分别 是36.11%、45.2%、52.31% 、62.79%、74.52%,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种群结构合理。羚牛、金丝猴以及其他伴生动物均呈增长势头。生态建设卓有成效,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达到86.1%。
截至目前,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建立28个生态监测站点,布设了49条大熊猫固定巡护路线和106条监测样线,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相对规范的科研监测体系。同时,管理局加强对保护区6万多公顷箭竹的管护,加快枯萎箭竹的更新复壮,积极防治病虫害,保障了大熊猫的充足食源。
责任编辑: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