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管理专区
供求检索:     产品追溯:  
首页合作社供求信息合作社软件资料下载问与答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头条新闻合作社网站新闻聚合 公告栏
服务项目
甘肃特产
合作社使用效果集锦
联系我们北京:010-82609686
甘肃:0931-2113269
QQ312443213(总监:杜先生)
头条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头条新闻

在敦煌试验性放归的普氏野马初步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2010-11-30 11:26:41阅读次数:2829打印返回
在敦煌试验性放归的普氏野马初步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来源:新华网|添加时间:2010年11月30日

    经过两个月的放归试验和跟踪观察,中国在“天马故里”敦煌首次放归的普氏野马初步适应了野外生存环境。

    2010年9月25日,7匹普氏野马首次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放归,在这一拥有阳光和自由的环境里,它们已经生活了两个月。

    “从跟踪观察看,放归的普氏野马身体状况良好,已经能够自己觅食和寻找水源,初步适应了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存环境。”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长孙志成说。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6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8万公顷,保护区内分布有种子植物133种,野生动物有146种,是候鸟西迁途中重要驿站,也是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野骆驼等濒危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和救生圈。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适宜野生动物生存,中国传说中的“天马”就是在这一带发现。据史书记载,西汉元鼎年间,一个叫暴利长的南阳人,获罪后被遣送到敦煌地区从事屯田,当他看到渥洼池附近奔跑的野马中有“状貌奇异者”,便设计用勒绊套住,上献汉武帝,称是“天马”。

    从相关历史记载看,野马在中国汉代就已有之,而且在人为驯化和繁育后,在古代的行军打仗和耕田劳作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敦煌9月份放归的7匹普氏野马,是1989以来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从美国、德国引进的普氏野马繁育的后代。它们年龄在2至8岁,其中4匹是公马,3匹是母马。

    普氏野马学名为“普热瓦尔斯基马”,简称“普氏野马”,原产于中国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19世纪被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发现。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普氏野马,主要通过人功繁育,总量约1000多匹。

    1986年,中国从英、德等国引回18匹普氏野马在新疆进行养殖,在准噶尔盆地建立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并在近年来开展了野外放归试验。

    此次敦煌开展的普氏野马放归试验,是中国在新疆之外的第二个地区开展此类试验活动。目的是恢复普氏野马的野性,扩大种群,最终能使其回归自然的生存和繁育。

    孙志成介绍,对于敦煌放归的7匹普氏野马来说,如果能顺利度过这个冬天,明年3月,就算是基本放归成功。

上一篇:甘肃稳定“菜篮子”价格        下一篇:平凉乡村公路架金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友情链接
♦ 管理中心♦ 甘肃靖远农经信息网♦ 渭源农经信息网♦ 定西市农经信息网
♦ 白银市农经信息网♦ 七里河农经信息网♦ 榆中农经信息网♦ 安定区农经信息网
♦ 甘州农经信息网♦ 敦煌市农经信息网♦ 天水麦积区农经信息网♦ 武山县农经信息网
♦ 平凉泾川农经信息网♦ 庆阳庆城农经信息网♦ 酒泉市农经信息网 
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津ICP备1700342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438号
免责声明
come-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