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管理专区
供求检索:     产品追溯:  
首页合作社供求信息合作社软件资料下载问与答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头条新闻合作社网站新闻聚合 公告栏
服务项目
甘肃特产
合作社使用效果集锦
联系我们北京:010-82609686
甘肃:0931-2113269
QQ312443213(总监:杜先生)
头条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头条新闻

新农民 新农村——我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2010-12-27 13:57:40阅读次数:2588打印返回
新农民 新农村——我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来源:甘肃日报 |添加时间:2010年12月27日

   “新农民、新农村”——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注入勃勃生机。

  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我省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先进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成绩: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经达到25.1万人,较2004年底增加11.5万人;同时,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已基本形成了5个“方面军”,即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科技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

  围绕种植、养殖、加工、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2004年以来,我省先后在21个县(区)组织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每个项目县(区)每年选派30至40名农业科技人员,人均负责指导30至40户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年均培育科技示范户近10万户,培训新型农民4万多人。

  以普及农业科技为重点,我省还大力实施“科技入户计划”。通过确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3年来,已累计示范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30万人,辐射带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0万人次。

  为推进农村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近年来,我省又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促输转、以技能促就业、以品牌打市场”。目前,全省各地已建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345个,累计培训近50万人次,造就了一大批走南闯北的技能型农民工队伍。

  随着进城务工农民渐次返乡、创业人数日益增多,2005年,我省“农民创业性培训计划”正式立项。为期一年的脱产式专业培训,涵盖了理念、知识、技巧等各个方面,使受训农民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大幅增强。4年来,已有6000多人完成创业性培训,并通过“手把手”对接帮扶,使更多返乡农民工投入创业大潮。

  2008年,“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全面实施。作为省委、省政府“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工程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法律以及基层党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一系列帮扶措施相继出台,一大批城市人才奔赴农村……源源不断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

  科技带头人、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06万吨,创历史新高;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758万亩,增产粮食60万吨以上;新修梯田110万亩,完成节水灌溉89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同比增长12%。

  经验:多策并举、重视实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数载耕耘,我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正结出累累硕果;其间,各地因地制宜、广开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积累了一批宝贵经验和做法。

  ——围绕重点行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人才项目,以产业促进人才建设、用人才带动产业发展。酒泉市以啤酒花产业种植基地为依托,投入260万元,建立了啤酒花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集聚一批人才”的双赢目标。此外,还有张掖市实施的制种业人才开发项目,定西等中部地区的马铃薯、中药材产业以及旱作农业人才开发项目,天水、平凉等地的果品、蔬菜产业人才开发项目,甘南、临夏等地的畜牧产业人才开发项目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同农业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不仅造就了众多“懂技术、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而且催生了一批熟悉市场运作、有较强市场竞争意识的产业带头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示范效益。

  ——分类指导、按需培训,有效提高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近些年,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各地紧密结合农村生产经营实际,通过采取定向培训、集中培训、菜单式培训等灵活方式,大大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农民真正“学懂了知识、掌握了技术”,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凝聚了大批实用人才。

  兰州市围绕“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规划,针对不同人员需求,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支柱产业带头人”培训项目,先后培训农村种、养、加工能手6000人,农村技能型人才5000人,农村经营能人1200人,并使2000户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项实用技术。

  ——整合培训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和综合效应,加快各类农村人才的培养速度。武威市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把各行业、各单位分散的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集中起来,先后整合各类资金780多万元,建成规范化村级活动场所69个,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86个。张掖市大力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形成了以县区职教中心为主体、乡镇培训示范基地为基础、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农村人才培训架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校校联合”的培训模式,通过推行党校、农广校、农技校、农机校、教师进修学校、行政学校“六校合一”,培训各类农村人才近2万人次。

  ——开展有偿科技服务,通过政府“埋单”,充分调动培训人员积极性。民勤县由政府出资设立日光温室“培训券”专项基金,给建棚农户每户发放50元“培训券”;农户在乡镇集中培训交1元券,参加村上组织培训交2元券,联系科技人员现场指导交5元券;“培训券”兑现的补助资金,则全部归科技人员个人所有。这一有偿服务模式,既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在科技人员中形成激励竞争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已举办日光温室技术短期培训班650多场次,培训农民3.2万人次。科技人员兑现“培训券”最高的达到了3000多元。

  激励:评定职称、技能鉴定

  2010年5月,一则新闻引起很多人注目:渭源县农民画家陈怀璧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获正高级国画艺术师职称,成为我省第一位正高级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并将享受省管人才特殊津贴。

  农村人也能评职称?这在过去不可想象。据悉,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参加职称资格评定,是近年来我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评价途径、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配合“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全面实施,在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个人档案和信息库的同时,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办法(试行)》、《甘肃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试行)》。

  针对农村实用人才自身特点,“办法”打破常规、大胆创新,以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评定依据,参评人员不受论文、外语、计算机等条件限制。其中,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主要通过观看展品实物、现场演出以及当场制作、专家与申报人员直接对话考核等方式,由专家现场评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以能力考核为主,由评委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果园鸡舍,进行现场考评。目前,全省已累计对2783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职称评定,其中14人获高级技师职称,430人获中级技师职称,2339人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

  本着快捷、方便、高效的原则,近些年,我省还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积极为务工农民提供“技术证明”。很多地方对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实行随报随考,并把鉴定现场搬到乡镇、学校以及培训现场;有些地方则将职业技能鉴定与劳务输转工作结合起来,实行培训、鉴定、输出一条龙服务——这些举措有效推进了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2007年至2009年,全省累计有16万名农民工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

  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酒泉市创新选拔机制,通过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办法,先后调整村班子304个,新选拔村干部486人,其中产业带头人和致富能人占到了65%;金塔县建立了“市场营销型”“创业发展型”“社会服务型”等六类农村人才资源信息库;肃州区对入库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职称评定,使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范世玲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友情链接
♦ 管理中心♦ 甘肃靖远农经信息网♦ 渭源农经信息网♦ 定西市农经信息网
♦ 白银市农经信息网♦ 七里河农经信息网♦ 榆中农经信息网♦ 安定区农经信息网
♦ 甘州农经信息网♦ 敦煌市农经信息网♦ 天水麦积区农经信息网♦ 武山县农经信息网
♦ 平凉泾川农经信息网♦ 庆阳庆城农经信息网♦ 酒泉市农经信息网 
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津ICP备1700342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438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