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管理专区
供求检索:     产品追溯:  
首页合作社供求信息合作社软件资料下载问与答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头条新闻合作社网站新闻聚合 公告栏
服务项目
甘肃特产
合作社使用效果集锦
联系我们北京:010-82609686
甘肃:0931-2113269
QQ312443213(总监:杜先生)
头条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头条新闻

新农村:强化基础促增收

2011-01-17 10:51:51阅读次数:2711打印返回
新农村:强化基础促增收

 来源:甘肃日报 |添加时间:2011年01月17日

     两会聚焦:关于“三农”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的最多的是“强化发展基础”。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只有不断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才能保增长、促增收,为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连日来,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就稳定粮食生产、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展开热议。

  稳定粮食生产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

    2010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58.3万吨,实现七年连续增长。“七年连增,令人欣喜。这是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取得的丰硕成果。”李并成委员说。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同时又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较大的省份,粮食安全对于我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粮食不稳,就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也不敢放松粮食生产。

    “‘十一五’全省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粮食增产和农业稳定是重要基础;同样,要实现‘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稳定粮食生产至关重要。”省人大代表、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粮食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符合我省实际,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甘肃省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自然灾害频繁,稳定粮食生产难度大,任务重。经过长期奋斗,甘肃省已实现了省内粮食自求平衡,部分大宗农产品由内调转外销,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十一五”期间,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为我省粮食增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全省累计推广209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313.5万吨。“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继续推广这一新技术,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

    过去五年,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1%。去年达到3308元,增长11%。“尽管年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武文斌说。

    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十一五”时期,甘肃省在确保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了“四个1000万亩工程”和促农增收“六大行动”,马铃薯、制种、中药材、果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736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4%。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布局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此,何清吉、蔺秦生、宋尚有等委员完全赞同,“我们有很多特色产业是独一无二的,只要发展种、养、加,就能挣到钱,而且可以做大做强。”席前进委员则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对农业产业化再细化,打造品牌,形成规模,提高效益。

    劳务输出是我省近年来着力培育的大产业,成为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过去五年,全省农民工技能培训累计达259.78万人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151.8万人次,劳务收入累计超过1000亿元。一些代表认为,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决定着劳务输出的效益,今年全省要实现劳务输转500万人次、创劳务收入450亿元以上的目标,关键还是要整合好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强化农业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甘肃省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明显。“十一五”时期,财政投资630亿元,加快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55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新修梯田491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宋尚有委员说,“十二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基础建设是关键,要加大河西及沿黄灌区、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建设,发挥区域优势,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中央和省上都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来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今年甘肃省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详细安排: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和农牧区节水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大中小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加大中小河流治理,抓好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没有持之以恒的农田水利建设,就没有庄浪今天新农村建设的好势头。”省人大代表、庄浪县委书记陈铎说。“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目前共修梯田94.5万亩,人均2.5亩。县上引导农民在梯田里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大大提升。近百万亩梯田真正成了庄浪农民旱涝保收的“金饭碗”。

    “强化农业农村基础,关键要靠投入。”代表、委员们认为,各级政府都要拿出切实措施,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切实做到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记者 严存义)

责任编辑:范世玲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友情链接
♦ 管理中心♦ 甘肃靖远农经信息网♦ 渭源农经信息网♦ 定西市农经信息网
♦ 白银市农经信息网♦ 七里河农经信息网♦ 榆中农经信息网♦ 安定区农经信息网
♦ 甘州农经信息网♦ 敦煌市农经信息网♦ 天水麦积区农经信息网♦ 武山县农经信息网
♦ 平凉泾川农经信息网♦ 庆阳庆城农经信息网♦ 酒泉市农经信息网 
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津ICP备1700342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438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