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管理专区
供求检索:     产品追溯:  
首页合作社供求信息合作社软件资料下载问与答关于我们
合作社合作社名录理事长的故事政策法规实用技术 公告栏
服务项目
甘肃特产
合作社使用效果集锦
联系我们北京:010-82609686
甘肃:0931-2113269
QQ312443213(总监:杜先生)
实用技术首页 >> 实用技术 >> 无公害生产

油豆角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0-08-24 15:28:08
阅读次数:3901
打印
油豆角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来源:农村网|添加时间:2010年08月23日

   随着油豆角在东北地区种植面积的扩大,其由病害引起的损失也增大。现将油豆角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枯萎病

  1.1症状

  叶片自上而下叶脉变褐,近叶脉处变黄,最后整个叶片焦枯脱落。茎、枝和叶柄内部维管束由褐色变为暗褐色,豆荚的腹背合线出现黄褐色。病株根部发锈,皮层腐烂,易被拔起。病株常在晴日或中午萎蔫,严重时植株成片死亡。

  1.2发病条件

  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80%以上,是发病的最适条件。因此,在雨后晴天、土壤黏重、底肥不足、地势低洼、平畦种植等条件下发病较重。

  1.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八月绿等品种均有抗病作用。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醛溶液300倍液浸种4h。

  (3)加强田间管理。重病田倒茬,间隔3~5年。采用高垄栽培,施用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中耕,清除残株败叶等,对病害均有控制作用。

  2炭疽病

  2.1症状

  叶片沿叶脉形成红褐至暗褐色条斑,最后变成黑褐色,叶柄和茎上病斑凹陷龟裂。豆荚病斑边缘隆起,呈紫红色;中间凹陷,褐色至黑色,大都呈近圆形。

  2.2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内越冬,通过种子和风雨传播,由伤口或表皮侵入。温度20℃左右,湿度95%以上是发病的最适条件。此外,地势低洼、土质黏重、多年重茬、盲目密植、冷凉多湿、矮生品种、底肥不足等条件下容易发病。

  2.3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min,洗净晾干播种;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4%。

  (2)轮作。间隔2年以上轮作。

  (3)药剂防治。发病时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3细菌性疫病

  3.1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豆荚。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深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

  3.2发病条件

  在寄主有水滴的条件下发病;温度24~32℃之间,随温度升高,侵染率相应提高,达36℃时侵染受抑制。

  3.3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设无病留种田或在无病株上采种。带菌种子用45℃温水浸种10min消毒处理。

  (2)加强栽培管理。实行2~3年轮作,选用蔓生品种应及早插架绑蔓,架材轮换使用,雨后注意排水,及时中耕。一旦发现病叶,应立即摘除植株下部病叶,除草灭虫。

  4灰霉病

  4.1症状

  菜豆的茎、叶、花荚均可染病。茎部感病先从基部向上11~15cm处开始出现云纹斑,周边深褐色,中部淡棕色至淡黄色,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潮湿时病斑上生灰色霉层。有时病菌从茎分枝处侵入,使分枝处形成小渍斑、凹陷,继而萎蔫,成株叶片感病,形成较大的轮纹斑,后期易破裂。苗期子叶受害,呈水渍状变软下垂,最后叶缘出现清晰的白灰霉层。

  4.2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菌核、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是初侵染的来源。越冬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腐生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不适宜病菌生活时,可形成抗性强的菌核,遇到合适条件时菌核长出菌丝直接侵染。病菌在田间随病残体借雨水、流水、气流等传播蔓延。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大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保护地栽培要采取高畦定植,地膜覆盖,加强棚内的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适当降低密度,及时摘除病叶、病荚,清除病株残体,彻底销毁。

  (2)药剂防治。应注意田间检查,发现零星病斑时及时喷药。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克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d喷1次,连续喷药3次。

责任编辑:张积林

上一篇:龟鳖无公害养殖技术        下一篇:肉鸽无公害养殖技术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友情链接
♦ 管理中心♦ 甘肃靖远农经信息网♦ 渭源农经信息网♦ 定西市农经信息网
♦ 白银市农经信息网♦ 七里河农经信息网♦ 榆中农经信息网♦ 安定区农经信息网
♦ 甘州农经信息网♦ 敦煌市农经信息网♦ 天水麦积区农经信息网♦ 武山县农经信息网
♦ 平凉泾川农经信息网♦ 庆阳庆城农经信息网♦ 酒泉市农经信息网 
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津ICP备1700342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438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