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管理专区
供求检索:     产品追溯:  
首页合作社供求信息合作社软件资料下载问与答关于我们
合作社合作社名录理事长的故事政策法规实用技术 公告栏
服务项目
甘肃特产
合作社使用效果集锦
联系我们北京:010-82609686
甘肃:0931-2113269
QQ312443213(总监:杜先生)
实用技术首页 >> 实用技术 >> 种植技术

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

2011-01-13 09:04:08
阅读次数:4053
打印
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

 来源:农博网|添加时间:2011年01月12日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领导的团队,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近几年,在江苏、江西、湖北、安徽、云南、贵州、辽宁、黑龙江等省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贵州省贵阳市共同举办了全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建华要求承担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省份,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作为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选出部分高产创建示范县,建立示范基地,加强技术推广。据悉,农业部将成立由凌启鸿教授任顾问、扬州大学张洪程教授任组长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专家指导组,各地也要成立技术实施小组,制定技术方案,做好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

  在启动仪式上,凌启鸿教授就该项技术作了专题报告。据凌教授介绍,从2005年起,在云南、贵州、河南、江西、广西、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等省籼粳稻、单双季稻和手插抛栽机插等不同方式栽培上示范,在相同品种和施肥水平下均比当地现行栽培方法增产10%以上,并起到了省种、省水、省肥、省工的综合作用。

  据介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根本目标,而这种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一是水稻高产需要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中低产变高产、高产变更高产虽然有多种栽培途径,但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出发,却都必须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据江苏实施精确施氮试验,施氮水平都在每亩20公斤左右,采用习惯经验施肥的,亩产只有500—600公斤,而采用精确定量栽培亩产可提高到700公斤左右;如果确定目标产量为每亩600公斤,采用精确定量栽培的,亩施氮量可降低至16公斤左右。

  二是水稻优质生产需要精确定量栽培。稻米品质中无论是整精米率、垩白度,还是胶稠度、蛋白质含量以及各种蒸煮食味评价值都受到栽培技术措施的显著影响。对稻米品质有重要影响的播期、肥水运筹等栽培措施,只有根据优质形成的规律和需要进行定量化并制定技术标准,进而按标准化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才能种出达标的优质稻米来。

  三是水稻高效生产需要精确定量栽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能够根据土壤的基础养分状况,当地的温光资源,品种的生育特性来确定适宜播期、播种量,肥料施用时期和用量,水分灌溉时期和用量以及农药的喷施时期和用量等,以达到精量播种、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用药的要求。由于实施了水稻生长环境指标、群体生长发展动态指标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的多重精确定量,人们只需在必要的作业时间进行定量的物化投入,不仅节本,而且省工,利于达到高效生产的目标。

  四是水稻安全生产需要精确定量栽培。水稻安全生产的概念,囊括了水稻生产的自身安全,以及产出稻米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人类食用健康安全这两方面。例如,水稻播种期和播种量的精确定量不仅能够避免前期由于低温冷害引起的苗数不足,同时还能保证水稻生长后期的安全成熟。而水稻生产过程中各种肥料、农药、除草剂和其他化学试剂的精确使用,则不仅能够避免水稻肥害、药害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严格控制稻米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在安全标准范围内,实现水稻的清洁生产。

  五是生态农业需要精确定量栽培。近年来,一些地区水稻生产中化学物质的投入水平和强度的不合理提高,给稻田带来了污染的威胁。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精确定量栽培,秸秆全量还田,施肥用药时期和用量都能精确定量,就能较好地使土壤养分趋于平衡,实现水稻生产与环境的友好,与自然的协调。

责任编辑:范世玲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友情链接
♦ 管理中心♦ 甘肃靖远农经信息网♦ 渭源农经信息网♦ 定西市农经信息网
♦ 白银市农经信息网♦ 七里河农经信息网♦ 榆中农经信息网♦ 安定区农经信息网
♦ 甘州农经信息网♦ 敦煌市农经信息网♦ 天水麦积区农经信息网♦ 武山县农经信息网
♦ 平凉泾川农经信息网♦ 庆阳庆城农经信息网♦ 酒泉市农经信息网 
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津ICP备1700342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438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