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日报 |添加时间:2010年10月08日
截至今年9月,山丹县5.78万劳务大军挣回资金3.78亿元,有组织劳务输出率达59.1%,向国外输送务工人员 00多名。山丹强势推进建筑施工、石棉开采、劳务移民、沿海技工等特色劳务输出,劳务经济收益可谓是钵满盆溢,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为了做大劳务输出这一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山丹县各级党政领导、党政组织和乡村干部甘当“劳务司令”、“娘家人”和“劳务大使”,引导全县劳务大军走向全国,在外地的劳务队伍发展到98个,各类劳务企业75家,有规模的劳务基地达到84家,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和中亚6国。并通过“能人带动”促进劳务迅速发展,鼓励一批实力雄厚的致富能人组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劳务龙头企业,让松散的劳务输出变成一个个优势互补的劳务“联合舰队”,在一大批“将才”、“帅才”和“干才”的带领下,山丹在外务工的队伍稳定在5万多人。
山丹劳务大军以品牌占市场,靠特色打天下。今年,山丹以“丝路硬汉子”石棉工、“焉支铁人”建筑工为代表的劳务品牌带动输出规模达1.08万人。该县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具有技术特长的农民组成“人才方阵”,打造了数十支由730名农民工程师、1.2万名技工组成的技能娴熟、诚实守信、特色鲜明的劳务品牌。位奇镇的建筑施工,陈户乡的石棉开采,霍城镇的道路修建,大马营乡的管道建设等,形成了规范化订单化管理,把山丹劳务做成了特色鲜明、品牌过硬、极具活力的当家产业。
责任编辑: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