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管理专区
供求检索:     产品追溯:  
首页合作社供求信息合作社软件资料下载问与答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头条新闻合作社网站新闻聚合 公告栏
服务项目
甘肃特产
合作社使用效果集锦
联系我们北京:010-82609686
甘肃:0931-2113269
QQ312443213(总监:杜先生)
头条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头条新闻

泾川县粮食局改革与发展纪略

2010-10-26 11:22:01阅读次数:2980打印返回
泾川县粮食局改革与发展纪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添加时间:2010年10月26日

     泾川县粮食企业是老字号国有企业,由于历史的积淀,粮改前全系统共有22户企业,近500名职工,其中:粮食工业企业3户,粮食商业企业18户,养殖企业1户。机构杂、人员多、包袱重、亏损大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如何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甩掉包袱、扭亏为盈是摆在粮食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县粮食局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定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的思想,锐意进取,不等不靠,从2003年开始在全行业拉开了粮改帷幕,并在改革进程中作了积极、大胆、有益的探索,由此使全行业在改革中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攻坚破难勇实践 锐意改革求突破
  泾川原有3户粮油工业企业,分别是泾川粮油加工厂、泾川粮油副食厂和饲料公司,其中:粮油加工厂和副食厂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经营管理机制深深烙上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需要。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饲料公司也由于包袱沉重,举步维艰。对此,县粮食局自觉服从市、县关于企业改革的大政方针,按照“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改革要求,围绕“动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大胆实践兼并联合、出售拍卖、依法破产等多种改制方式,对粮油加工厂经过严格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拟定方案和讨论审批,2003年7月通过现场公开议价,由原企业三人在承担原企业债务295.95万元及债权的前提下,出资180.5万元整体买断企业产权,顺利完成了产权转让,原企业职工全部解除了劳动关系并一次性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使企业顺利退出了国有序列。针对粮油副食厂资产负债率高达225.19%的实际情况,2004年7月依法申请破产,通过招商引资,由泾川梁河酒厂整体买断了企业产权,并对原32名职工进行一次性妥善安置。根据良种猪繁育场资产和经营长期亏损的实际情况,经报请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2005年5月经公开议价,与党原乡丁寨村王德良签订了资产转让协议,完成了资产整体转让,清偿了所有债务,组建了新的民营企业,进一步发挥了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广泛推介,饲料公司千吨草粉厂被成功转让,受让人投资180万元建办了果箱厂。到2005年底,全县非粮商企业已全部改制,职工身份全部置换,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积极实施粮食工业企业改革的同时,积极顺应国家粮改大潮,2006年3月,及时制定并出台了《泾川县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方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先后对辖区16户粮食购销企业,按照省、市关于职工置换身份和企业置换产权的“双置换”粮改要求,通过清产核资、测算经费,先后筹措职工安置资金667.8万元,累计安置在岗、退休、内退、带资分流、停薪留职、遗属供养等各类人员367名。又通过产权置换和资源整合,在原县饲料公司、县城粮库和玉都、王村、荔堡、高平粮管所的基础上,成立了泾川县盛谷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设5户分公司,8个粮食收储点,从原粮食企业已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中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录用员工30人,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同时,按照省上有关粮改政策,对原企业遗留的“老粮”、“老账”问题,会同财政、农发行等部门进行妥善处理,解决了“老粮”、“老账”问题,甩掉了历史遗留“包袱”,使新组建的企业轻装上阵。经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至2006年底,基本实现了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置到位,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市粮食局评为全市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先进单位,受到了表彰奖励。

    转换机制求发展 搞活经营增效益
  改革是一种手段,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和经济蓬勃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改制重组后的盛谷公司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独立的法人机构,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选举产生了17名股东组成的公司权力机构股东会,7人组成的董事会,3人组成的监事会,并选举产生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确定了分公司经理、副经理,明确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和主要管理人员的职权及职责,形成了“三权”有效制衡的新机制,保证了改制后国有控股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同时,针对实际,坚持了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分散收购的分购统销机制。在收购上,充分发挥各分公司和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了收购任务与工资挂钩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阶段市场需求,对每一名员工按月下达收购任务,超奖欠罚,当月兑现,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干劲,使全年收购工作实现了淡季不淡,常年收购的良好局面。在销售上,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准确分析粮价走势,坚持集体决策、统一销售,克服了以往各自为阵、系统内部互相压价促销的弊端,使销售环节上实现了盈利最大化。在企业管理上,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目标,以岗位职责、任务目标、工作程序、行为准则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了八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十二类人员岗位职责,使公司上下运营做到了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实现了由以往的靠人管人向靠制度管人的转变。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公司始终坚持“经营放活,财务管严”的主导思想,严格执行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从严从紧控制了各项费用支出,有效堵塞了费用开支上的跑、冒、滴、漏现象和大手大脚的问题发生。公司费用开支得到有效控制,费用率始终控制在8%左右,确保了经营效益最大化。公司成立四年来,企业轻装上阵,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累计收购各类粮食56320吨,销售各类粮食57814吨,实现销售收入9969万元,盈利42.68万元,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利润指标,获得市局综合考核一等奖。特别是2010年在县内粮源不足、购销不畅的不利环境下,公司抓住国家临时储存粮食(移库玉米)竞价销售时机,先后3次从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竞买国家临时储存移库玉米10080吨,销往宝鸡等地9724吨,实现销售收入2042万元,在外购外销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前十个月已收购各类粮食14240吨,销售15574吨,实现销售收入3223万元,实现利润16万元,占年计划12万元的133%,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抓机遇 壮大项目谱新篇
  近年来,泾川县粮食局在全面推进“粮改”步伐的同时,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行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利用粮食企业改制后的闲置资产,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拓宽粮食行业发展空间。县局利用汭丰粮管所土地资源,引进陕西岐山红星酿造厂投资538万元,建成5000吨精制挂面和3000吨味醋生产线,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个,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万元;利用窑店粮管所资产,招商引资1100万元新建了1500吨果醋和500吨果酒生产线,该项目从2008年3月份开始建设,改建生产车间504平方米,购置安装果醋、果酒成套生产设备20台(套),配套成立了产品化验室,完善了水电和办公等基础设施,主要以产品开发和拓展市场为重点,注册了林塬宏牌商标,并开发了果醋饮料软包装,在西安、兰州、长武、平凉等周边县市进行展销,受到广大客商及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和青睐;同时,利用原粮油加工厂闲置土地,论证修建了泾粮家园商住楼,完成投资2000万元,修建商住楼两幢13800平方米,不仅新增住宅98套,而且带动了建设路段的商贸繁荣;投资368万元在党原乡步行街及王村镇开发修建上宅下店式两层砖混结构商住楼136间。今年,利用原飞云粮管所资产,与窑店林塬果业公司达成了投资1000万元建办10000吨气调果库项目协议,修建果库15座。在此基础上,紧盯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和行业发展政策,争取国家投资在盛谷公司城关分公司新建容量为5000吨的仓房1座,计划投资217.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盛谷公司自筹117.9万元。现已完成了可行性论证报告,经过省发改委批准,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加大投入保基础 科学储粮上台阶
  泾川粮食企业共有仓房38幢,总容量36880吨,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带病运转现象较为普遍。粮改后,由于财政“断奶”,维修资金更是争取无望。县局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本着安全储粮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发展无望的理念,千方百计筹措各项资金近260万元,先后维修加固仓房27座,容量19000吨;修建围墙900米;整理老化输电线路1500米;硬化晒场、道路9528平方米;购买输送机15台,落地式电子磅6台,扒谷机3台,有力保障了泾川粮食事业的稳步发展。在抓好粮食仓储管理的同时,积极尝试藏粮于民的路子,2008年启动实施了科学储粮进农村、进农家活动,县局自筹资金2万多元,定制容量为1200公斤的玻璃钢粮囤100套,与市粮食局下拨的100套,共计200套粮囤无偿发放到党原乡樊家、玉都镇康家村等8村、193户产粮大户手中,并在每个村集中进行了安装培训和装粮示范,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全县仓储管理工作经省、市验收,由粮改前的二类晋升为一类“一符四无”粮仓县。在此基础上,针对泾川经过多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需已由自给有余转向动态平衡的实际,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建立县级粮食储备6500吨,并及时制定了《泾川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试行)》,为县域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责任编辑:范世玲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友情链接
♦ 管理中心♦ 甘肃靖远农经信息网♦ 渭源农经信息网♦ 定西市农经信息网
♦ 白银市农经信息网♦ 七里河农经信息网♦ 榆中农经信息网♦ 安定区农经信息网
♦ 甘州农经信息网♦ 敦煌市农经信息网♦ 天水麦积区农经信息网♦ 武山县农经信息网
♦ 平凉泾川农经信息网♦ 庆阳庆城农经信息网♦ 酒泉市农经信息网 
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津ICP备1700342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438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