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日报|添加时间:2010年11月24日
“十一五”期间,以建设创新型甘肃为目标,我省科技创新步伐大大加快,强有力地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和科技活动产出规模增长较快,科技综合进步水平呈均衡上升态势。2009年,我省科技综合进步水平居全国第22位,比“十五”末的名次更加靠前。我省在荒漠化治理、重离子物理、冰川冻土、高原气象、生物制品、草原生态、地质勘探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代表了国家水平。全省专利申请量突破了万件大关,比“十五”期间增加了一倍多。
“十一五”期间,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新建成了一批创新高地,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新建成了一批科技园区和基地。5年来,新建成了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创新高地主要集中在农业、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化工、电子等技术领域,基本涵盖了我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我省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拥有科技活动人员5.6万人,比2005年增长11.5%。截至目前,我省拥有两院院士16人,省级科技功臣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153人。
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省继兰州高新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航天育种及籽种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我省按照产业布局和优势资源领域,在工业领域建立了“兰州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酒泉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天水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白银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农业领域建立了“航天茄果类蔬菜育种及产业化(中试)基地”,在社会发展领域建设了我省第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敦煌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类科技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全省启动了10个方面的重大专项以及其他计划项目,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重离子治疗癌症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重离子临床治癌技术的国家,为我国建设“兰州重离子治癌中心”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承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为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全球确定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程序、免疫剂量、免疫人群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国政府防控甲流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王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