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管理专区
供求检索:     产品追溯:  
首页合作社供求信息合作社软件资料下载问与答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头条新闻合作社网站新闻聚合 公告栏
服务项目
甘肃特产
合作社使用效果集锦
联系我们北京:010-82609686
甘肃:0931-2113269
QQ312443213(总监:杜先生)
头条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头条新闻

甘肃积极推动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2010-12-03 10:27:18阅读次数:2481打印返回
甘肃积极推动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来源:甘肃日报|添加时间:2010年12月03日

    加快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
    让每一滴水充分发挥效益


  水利,国民经济之命脉。千里陇原,却偏偏干旱缺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甘肃向前奔跑的一大主要制约因素。
  不仅缺水,水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利用效率低下。
  面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形势,今年以来,我省从提高每一滴水的用水效率出发,在用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从加强梯田等农田水利建设入手,助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摆脱我省严酷干旱的自然条件,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农业状况?
  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基础。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入手破题,便抓住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
  这两年,在我省中东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这一旱作农业的新技术备受广大农民欢迎。
  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这一旱作农业新技术之所以能“遍地开花”,梯田建设正是其背后默默的功臣。
  环县洪德乡赵洼村村民赵睿今年种了12亩全膜玉米。能种这么多全膜玉米,他说,全靠去年将山地修成了梯田。
  我省水土流失严重。包括环县在内的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大多如此,平时,大多数地旱得要死,汛期一来,水土流失却严重了。环县正是黄河中上游多沙粗沙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
  以前,赵睿家的地大多是山坡地。“一下雨,就怕地里的土流走了,肥冲跑了,还谈啥收成。”
  修成梯田就好了。前些年,也年年修梯田,岁岁搞治理。可靠人工修,费好大的劲,一年也修不了几块。这几年有机械修梯田了,但投入成本太高。
  如果不推进梯田等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就无法提高效益。去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实施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计划通过4年的努力,全省新增梯田500万亩。
  在政府的帮助下,在赵睿和其他村民急切的努力下,环县昔日的“三跑田”变成了一层层梯田。层层的梯田不但拦住了泥沙,带来了生态效益,也催生出了经济效益,成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平台。
  金秋时节,站在通渭县马营镇长川村的小山头上,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层层梯田如一组绿色的五线谱,延伸至白云深处。山沟里、荒坡上,到处绿意盎然。
  借着梯田,干旱的通渭探索出“梯田+水窖+大棚+科技”的旱作农业发展路子,有效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当地干部说,地修平了,地膜马铃薯、玉米种上了,农民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在层层叠叠的梯田像起伏的波浪不断向四周扩散的同时,一个问题还引起了我省水利工作者的注意,虽然近年来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欠账太多、设施薄弱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许多灌区农田水利设施失修率高,灌溉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与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此,我省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巨资,启动了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4个大型泵站更新改造、21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极大地提高了灌区灌溉条件,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秦安苹果品质上乘,可王尹乡姚沟村村民姚进财对记者说,“以前想种果树,就害怕春季天旱了,拉水的成本高,果子一没水,就长不好卖不上价钱了。”
  现在借着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今年秦安县建起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当地果农再不为浇树发愁了。姚进财种了5亩苹果,令他高兴的是,以前田边的土渠也衬砌了,浇地的水不跑冒滴漏,他的水费还降了。
  借着一系列农田水利工程为陇原大地“疏经通络”,我省“弱质”农业的身子骨由弱变强。目前,全省各类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143.84亿立方米,比2005年净增4.72亿立方米。与此同时,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极大提高了。
  以水权制引领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当前在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地方过度开发、粗放利用的用水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瓶颈。”省水利厅厅长康国玺说。
  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今年7月1日,《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根据水资源用途,分别规定了工业、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水资源费,还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不同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明晰水权成了我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水权像一个无形的“紧箍咒”,纠正人们无限制用水的陋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高台县三清渠灌区的南华镇墩仁村村民王国志对记者说:“现在我们种庄稼,不光考虑挣钱,还看是不是省水。”
  相比起前些年地里种的大田玉米,王国志的地里如今的种植物结构,调整成了制种玉米和棉花。在他看来,不但作物效益提高了,而且浇水的轮次少多了。
  让王国志能对水如此重视,正是因为在张掖,农民有了自己的水权。王国志说,有了水权,水就是自己的,农民们知道节约的水就是收入,对水的浪费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财富的挥霍。
  也正是通过深化水权改革,石羊河流域的农民如今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用水了,水票制供水和用水户刷卡取水,使关井压田成了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
  关井压田后,收入咋办?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当地人开始以水调整传统经济结构,将日光温室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把种草养畜变成了致富新路子,一种节水高效的新型生态型经济日益凸现。
  有了水权的实施,敦煌人也开始打心眼里心疼水,他们巧动脑筋,将科学节水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眼下,走进莫高镇的敦煌市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园,3000多亩葡萄、大枣享受的是微灌,1000多亩温室瓜菜和棉花则打起了“点滴”。园区内每亩农田年用水量只有330立方米左右,不到大田作物的二分之一,而且年收入都在1.8万元以上,是种植小麦收入的20倍。
  通过多种节水措施,目前,我省农业用水实现了负增长,万元GDP用水量也控制在450立方米以内。全省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93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年节约水量4.7亿立方米,单方水效益达到1.31公斤,年增产5.52亿元。
  节水理念也让全省工业受益匪浅。现在,全省钢铁、冶炼、石化、煤电行业的11家重点企业,水耗大幅下降,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了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们的积极争取下,今年,庆阳市继张掖、敦煌、武威之后,被水利部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市之一。省水利厅还选择了全省43个县区,推进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以合理配置地表水为基础,以限制开采地下水为关键,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配套高新节水技术,鼓励发展低耗水型工业,在各地紧锣密鼓地运行起来。
  但水利建设者明白,我省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仍然整体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省水利厅厅长康国玺说,“要使节水成为用水户的内在要求,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友情链接
♦ 管理中心♦ 甘肃靖远农经信息网♦ 渭源农经信息网♦ 定西市农经信息网
♦ 白银市农经信息网♦ 七里河农经信息网♦ 榆中农经信息网♦ 安定区农经信息网
♦ 甘州农经信息网♦ 敦煌市农经信息网♦ 天水麦积区农经信息网♦ 武山县农经信息网
♦ 平凉泾川农经信息网♦ 庆阳庆城农经信息网♦ 酒泉市农经信息网 
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河北区千乡云创软件开发工作室
津ICP备1700342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438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