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日报|添加时间:2011年01月24日
记者从1月22日召开的全省发展劳务经济表彰大会上获悉,自2008年省政府出台《甘肃省劳务经济三年规划》后,各地各有关部门着力实施劳务培训、劳务基地建设、人力
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劳务品牌建设、回乡创业和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六大工程”,推动全省劳务经济实现了三年翻番的目标。三年来,全省劳务输转人数从2007年的391.4万人稳步增长到2010年的516.9万人,年均增长9.7%以上,劳务收入从2007年的200亿元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468.3亿元,年均增长32.7%以上。三年累计输转劳动力1420万多人,创劳务收入1090亿多元。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短期输出向有组织长期输出两个转变。目前,我省已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地区建立了1000多个有规模、有影响、稳固的劳务基地,全省省外基地总数达到5259个,覆盖了全国主要经济区域。从2008年开始,省外输出劳务人数首次超过省内输转人数,2010年省外输出263.6万人,占全省输转总数的51.2%。
各级劳务部门还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和项目定向培训,切实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2010年,全省安排资金1.9亿元,对12万名农村“两后生”开展了2至3年的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对2万名农民开展了3个月左右的短期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