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即在全国农村全面铺开,这既体现了农业部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亦是农业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务实创新的具体行动。赴甘的第七调查组所到之处,受到了我省各级领导的广泛赞誉、农民群众的真心欢迎,也使各级农业部门倍受鼓舞。
一、调查活动受到各方面广泛赞誉。
第七调查组在甘活动期间,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夏红民在看望调查组成员时指出:农业部组织的这次大型调查活动很有意义,不仅有利于锻炼干部,更主要是有利于全面、深入了解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和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有助于农业部自身进一步提高工作指导的针对性,而且有助于为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及相关涉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从而增强政策制定的准确性;重点调查的定西市安定区和张掖市甘州区主要领导均对此次调查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普遍谈到:他们自己的干部虽然身处农业农村第一线,但像这次农业部的干部一样,能真正俯下身子,进村入户,尤其是直接住在农民家里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农民共吃同住、交友谈心,还是很久没有这样做了;调查组所到之处,更是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心欢迎。不论是相对贫困的定西,还是比较殷实的张掖,调查组人员一到,敦厚朴实的农民朋友即刻摆上自家产的水果、自家做的饭菜等来招待。问及党的惠农政策齐声说好,问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直言不讳,问及对党和政府意见要求开门见山,非常热情;对于调查组的到来,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及相关部门积极主动提供情况,共同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十分配合。
二、调查活动做到了求真务实。
回顾此次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活动,大家普遍感到有以下特点:“特认真”。调查组到来前,我厅一些同志误认为此次调查可能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所以在安排一个月调查日程时,掐头去尾,安排会议调研的时间多、跑面看点的多,蹲点调研的少、深入基层的少,更没有考虑在农户家住。调查组到来以后,明确要求把绝大多数时间放在基层。组长张辉同志还亲自修改方案,尽量减少了在城里待的时间、开会调研的时间。到兰州的第二天,即在农历正月初十就下到了农村,而且在农户家住的时间达一周多;“能吃苦”。甘肃农村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安定农村又正值干旱缺水的初春季节,住在农民家里有诸多不便,但调查组各位成员均能很好地克服;甘肃地域狭长、交通不便,前期查看旱情阶段,每天早出晚归,工作10余个小时,行程500多公里,进沟上山,大家毫无怨言;调查的同时,根据部里要求,每天还要编发“调查信息”,这样只能白天外出调查,晚上加班写材料,经常工作到深夜;调查一个月时间,没有一人中途回家。即使有几个同志先后生病,也没有一人停止工作,精神实在难能可贵。调查组的调查方式被定西市农业局长高占彪同志形象地称为“白加黑,五加二”;“钻得深”,此次调查中,调查组在完成“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农民收入及就业情况、春耕春管春防及旱情”等三个规定动作调查任务的同时,还尽可能拓展调查领域,增加调查深度。特别是对我省经过多年探索形成的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主动抗旱、科技抗旱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调查,使这一在甘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全国也有一定推广或借鉴价值的旱作农业技术调查达到了应有的深度;“严要求”:调查组同志在甘调查期间,轻车简从,要求尽量减少陪同人员,最大限度减少基层接待负担。每位同志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不接受宴请,不接受礼品,不参加娱乐活动,树立了农业部干部良好的勤政廉洁形象。
三、调查思路清晰效果好。
第七调查组根据农业部的要求,结合甘肃的农业特点和工作实际,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由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使此次调查做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看做到了“四个结合”:点上调研与面上调研相结合。在对旱情进行调研时,先后深入兰州、白银等中东部5个市、有代表性的8个县、数十个村,深入田间地头,测墒情、查苗情,从而对旱情有了整体性的把握;在对全省特色产业特别是制种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时,先后到定西(马铃薯)、张掖、酒泉(玉米制种)等3个市的4个县(区),进企业、访农户,使调研结果更加系统、全面。专项调研与综合调研结合。调查组在完成总体调查任务的同时,针对我省的马铃薯产业、制种产业、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甘州)、特色农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有份量的专题调研报告,不仅全面反映了甘肃农业发展总体情况及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而且对在全国面上推广甘肃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明确的意见;问卷调研与实地调研结合。先后分发了400份调查问卷,对预先确定的安定、甘州两个区的两个乡、四个村近30%的农户进行了调查。同时,分组入户采取访谈的形式,仔细询问农户家庭成员构成、收入构成、惠农政策落实、受培训及外出务工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宣传政策与走访慰问结合。调研组在入户调研时,不失时机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对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在入户走访中,还为部分群众赠送了礼品,对几户特困群众还自掏腰包,表示爱心,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受到了当地干部和村民的赞誉。
四、调查活动示范和教育了基层干部。
此次农业部调查组在甘肃调查期间,无论陪同调查人员,还是参与接待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切身感受,就是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特别是近几年新进机关的年轻同志,普遍感到通过这种类似“师傅带徒弟”式的培训受益匪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学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过去我们多数同志到基层搞调研,往往是走马观花,习惯于听汇报、看资料。深入实地调研的少,冷静分析、深入思考的少。经常是看到的不一定真实,听到的不一定全面,难免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作作风漂浮,不够扎实。从此次来甘调研的农业部调查组同志身上,我们的干部深受教育,学到了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学到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此次调查中,调查组各位成员,不论是收集情况数据、分析问题原因,还是提出对策建议,都能够尊重科学、尊重基层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在旱情研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深究细查,对每一组数据都反复核实。对形成的每一个调研结论、提出的每一个意见建议,都能尽可能的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这一点给基层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到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和材料,看到的众多鲜活事例和经验,调查组都能在第一时间,集中进行分析和研判,尽快形成系统准确的调研结论。或通过简报信息、专题调查报告等在相关媒体上刊发,或向相关部门及时反馈,以指导工作。这不仅提高了调研的时效性,而且突出了调研的工作指导性。这也是值得我们的同志今后认真学习的。
一个月的调查虽然结束了,但正如调查组张辉组长说的:通过调查,调查组的同志了解了甘肃的省情、民情和农情,更增进了与基层同志的感情。我们想这种感情将是永恒的。我们希望农业部能对调查组一个月来的扎实调查及其取得的成效能予以肯定和表扬,更希望今后能经常性派调查组到基层来察民情、解民忧。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